SELANGOR ANG CLAN ASSOCIATION
雪蘭莪洪氏公會

Address 地址:
No.1,Jalan Melati 1,
Taman Melati,42600 Jenjarom
Selangor Darul Ehsan


联络人:

map iconLOCATION MAP
地图位置:




:: Scan me 扫描我吧!::

 


据考,洪姓源流有两种情况:一是共氏之后。洪氏源出上古炎帝神农氏,传至十四世祖曰勾龙,勾龙生垂,为共工之官,因命氏列于诸侯而封国于共,故以国为氏,称共氏。迨至汉季,有勋者字茂正生共普。东汉灵帝,宠任宦官曹节等,杀害忠良,共普惧祸及己,乃弃官避仇归隐,改姓益水为洪,迁居敦煌,后族始大,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郡望为“敦煌”。此郡号即标志洪氏的渊源,又是洪氏的荣耀,故沿袭至今。
以上共氏是洪氏的主流,有人称之为“共洪”。另一情况,本是他姓,后因避仇、避讳等而改姓,如《洪氏考略》上记载说:“豫章(江西南昌)宏氏,避唐明皇改为洪”,《姓篡》载:“毗陵临察使洪察,常州人,本姓弘也,避孝敬讳改姓洪。”唐末五代,翁乾度因避难改姓,其长子处厚改姓洪。
洪氏入闽缘由
自古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之摇篮,是汉民族之发祥地,由於种种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人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断南迁。据《史记》载汉人南迁始于秦汉,盛于晋唐。入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唐仪凤二年(677年),五十八姓军校随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祖母与伯父陈敷入闽,洪姓军校也随
之而来。
(二)唐末,随王审知兄弟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
(三)唐德宗年间十二姓(洪、林、蔡等)随牧马监陈渊来金门。
(四)宋至道二年(996年)洪廷贤为道经秀才,授大理寺评事,拨对福建。咸丰元年
(998年)来泉州南
丰州,后为家。
(五)南宋期间,政权南移,出仕福建各地洪氏宦臣之后,宋亡后,留居
地。
(六)唐末五代,翁承赞为闽王之相,其侄翁乾度为补阙郎中,后闽国为南唐所
灭,闽王之旧僚均受
株边。 翁乾度为避祸,把六子改姓,按长次分别为洪、江、翁、方、、汪等六姓。

闽南洪氏主要宗支分布
据考,现住居在闽南的洪氏苗裔有下列几支:
1. 唐昭宗乾宁年间(即公元897年)从河南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入闽,三迁后肇居于晋邑南关外十四都
英林村的十四朝奉公。据江西婺源黄荆墩族谱载:十四朝奉,名古淡,汉宗公之三子,昭穆字行
排列十四,即十四郎,生于唐会昌乙丑(845年),妣郭氏,生四子。咸通甲午(874年)奋迹光州固
始,僖宗广明庚子(880年)授朝奉大夫,中和壬寅岁(882年)为王使军(王绪) 参议。乙巳(885年)偕二
子随部南下。光启丙午(886年)从王观察使(王潮)驻武荣泉山。昭宗景福x丑(893年),助威武节度
使(王审知)克闽州(今福州)。后三迁而肇居晋江英林,历一千余年,传四十世。 其后裔主要聚
居在晋江英林及英林周围的几十个村庄(古传五十三乡进而散居在泉州地区的鲤城、南安、 惠
安、安溪、永春、厦门、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
 
2. 北宋末南宋初,共普四十世孙洪皓、洪皎昆仲之后裔,由江西乐平入闽散居在厦门、同安、晋江
等地。 洪皓,江西鄱阳人,南宋初任徽猷阁侍制,假礼部尚书金国通问使。其三子:适、遵、迈
均荣登显爵时称“三洪”、“三瑞”。洪适之子十六郎洪权,其裔孙洪清溪曾任知府,南宋景炎
二年(1277年)由江西乐平金山乡来同安,分衍顶三洪,即市头、西亭、下坂、罐口等地。洪适
之次子十七郎洪楷分衍晋江龙窟村。洪遵之子十八郎洪模,分衍晋江屿头。洪迈之子十九郎洪
值,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值卜居同安翔风里十三都柏埔庄(即现今新店镇洪厝村)等地。洪皎,
北宋政和五年进士,南宋建炎年间丞福州府,奉谏议大夫。洪皎之次子洪道,因避战乱于绍兴中
期(1140年)隐居同安小嶝后头堡社。后其苗裔除居住小嶝外,还分衍马巷下庄村,俗称下三洪的
窗东、蔡浦、莲湖及金门等地。
 
3. 宋乾元兴元年(1022年),世居苏州吴县的洪仁璲官漳州府长泰知县,携眷迁居长泰。仁璲公为开
漳洪氏始祖。后裔繁衍在漳州、龙海、漳浦、东山等县,并分播广东、台湾、新加坡、东南亚和
美国等海外。
洪氏探流析源
洪氏出自炎帝(神农氏),生临魁,临魁生承,承生明,明生宜,宜生来,来生里,皆为帝。,里生节茎,不居帝位。其仲子戏生器,器生祝融,为黄帝司徒。祝融生勾龙,为颛顼臣,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以教兆民,后世祀之以配社(为后土之神)。勾龙生垂,为尧共工之官,因命氏列于诸侯而国于共。故以国为氏,后推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遂为洪氏。(引自《菲律宾六桂堂宗亲总会成立50周年纪念特刊》中的《洪氏源流要》。)
 
洪氏自羲(太昊伏羲氏)农(炎帝神农氏)以迄3代并居卫州之共城。周文王时侵阮徂共,厥后弃国隐于共山国,因近卫国则被卫所并。子孙逃于他国,因以国为姓。在晋国有叫华和赐者;在楚国有叫雍者;在鲁国有叫刘者,皆为大夫。楚怀王时,有叫敖者为上柱国,后升为临江王。敖之子慰国入汉
。武帝时有叫友者为代郡太守..…. 当时号为衣冠右族。汉武帝时徒豪杰巨族以实边,故洪氏始居敦煌。
 
东汉和帝后,西羌强盛侵夺凉地,洪氏从敦煌南徒天水,既而羌寇秦陇,复自天水徒冯羽,未几羌又寇三辅,洪氏乃东迁青州、临淄一带居焉。洪氏居数世,簪缨辈出。迨至汉末黄巾起义,洪氏自青州分其族而南,一徒徐州之彭城,一徒扬州之寿春。徒寿春后依孙策而居于宣城。有矩者仕吴为庐江太守,又有明者、进者仕吴而居歙。至五代时居歙者又分徒临川。
 
今宣、歙、抚诸洪皆其派也。徒彭城有叫平者再徒下邳。有叫元者为晋盱眙令,因家于盱眙,唐初其裔自盱眙徒歙之黄荆墩,唐末迁饶州之乐平,居七世再迁波阳。今波阳、乐平诸洪皆其族也。其居下邳名稚者,晋永嘉之乱乃举族迁丹阳之京口,至东晋元兴间,一徒四明之临海,一徒新安之遂安。徒临海者唐末复徒大目。今台山、杭州诸洪皆其派也。徒新安者分徒诸县,今建德、淳安、遂安、寿昌诸洪皆其派也。西汉居敦煌不迁者,以唐使高丽,因家入仕城,至元初有名信者在辽东为官封齐公,遂居于辽阳。以上支派为共洪(即共工氏改洪)支派。
 
然又有宏氏改为洪氏者,出春秋时卫演之后,至唐避孝敬帝之讳而改为洪氏,居昆陵,丹阳其封望也。高宗时监察御史察生子舆,官至侍御史。子舆生经纶,官黜陟使。后又复宏氏。至宋初因避宣宗皇帝之讳复改姓洪。丹阳、豫章之洪即其后裔也。
 
以上洪氏流派支脉井然,历历可考。然因岁月流逝、支派繁衍,迁徒频繁而难稽。加以种种原因而混淆不清者有之矣。如不少资料论证岩、婺、福、徽、池、饶、抚、温等处之洪是共洪之流派也。而江西师范大学的许怀林教授在《洪氏家族的升腾与殒落》一文中则以为“东南地区的洪氏如安徽歙县、江西乐平县、波阳县、江苏常州市、浙江于潛县(今临安县)的洪氏都认为唐代的洪经纶是他们的远祖。据《旧唐书》、《资治通鉴》载,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2月,洪经纶为河北黜陟使,其子孙有一支定居歙县黄村,至洪皓的十世祖时期,恰值 唐末战乱,由歙之黄村徒饶之乐平”。再如安徽的金寨、河南的固始、息县、淮滨、潢川、商城、湖北的洛亭共3省7县以下简称7县的洪氏谱系中即将共洪与宏洪合二而一,认为弘氏、宏氏、共氏皆一脉终归洪氏也。
 
再如《洪氏宗谱》记载,似乎洪皓公的家世甚明,《英林洪氏宗谱》及许多家谱(指大清年代英林地区洪氏修篡的)则以显著的位罝明白地记载着:“英林洪氏始祖十四朝奉公……经三迁而肇居英林……传至四世二十宗湛。宗湛子文安,偕父经商江南,胥宇(即建罝房屋)安徽定居焉,传至四世孙洪皓、宋徽宗朝、政和乙未科进士,官徽猷阁直学士。纶音‘忠贯日月’。”《同安小嶝洪氏宗谱》也载:“文安之孙宗翰在哲宗朝举贤良方正。宗翰子彦暹,字天相,号吉人,官京湖招讨使,迁江西波阳,娶妻赵氏(《洪氏宗谱》为董氏),生洪皓、洪皎。”
 
时逢盛世,为进一步弄清支派源流,英林氏大宗管理委员会委派族谱编委会部分成员于客岁菊秋之月往甘蔗、大池、雪峰等闽侯境内的洪氏(洪遵公派下)骤居地核查谱系,受到当地各级领导及洪氏宗亲的极其热情接待。之后,原籍大池的福建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洪燕冰先生特地到英林拜祖。大池、甘蔗诸宗亲代表也于去年冬至专程来英林祭祖,而安徽、河南、湖北3省7县的修谱主持人恒续先生也承认英林族谱记载的正确性,而于今年2月来英林遏祖。
 
去年古历9月15日至19日,洪皓马端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7届年会在江西省乐平市隆重召开。吾英林洪氏因与洪皓的脉承关系而作为全国洪氏唯一的宗亲代表应邀组团参加,受到景德镇市政府,乐平市政府及当地洪氏宗亲的热烈欢迎,记者频频采访,报道文章及有关照片屡见于报端。在与到会的专家学者探讨外,又特地到岩前村(洪皓出生地)核查谱牒,参观洪皓读书处遗址。
 
洪姓在中国是个大族,源远流长。宋绍兴丁卯(1147年),洪适序“洪氏宗谱”说,“洪氏之先,共工氏之后也”。 把古代神话人物的共工氏,认为是洪氏的祖先。古史载共工氏和颛顼争做天帝,曾大战一场,共工氏不胜,愤怒地一头向西北的不周山碰去,把不周山这撑天的柱子也碰断,因此共工氏是古代英雄的形象。传说大禹驱逐共工氏,共工氏为了避仇,才在源姓之旁,加上三点水,成为洪字。子孙世代相传,遂形成为中国的一大姓氏。
 
洪氏在历史上的知名人士极多。皇帝有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三国时代著名的庐江太守洪矩,宋淳佑年间的名臣洪天骥,洪天赐兄弟,嘉定年间历任邢部尚书的名臣洪咨。名学者有洪皓、洪迈父子,提倡人口论的先驱人物洪亮吉。被誉为“三奇”之一的大书法家洪觉范。大拳术家洪熙官,洪文定。戏剧大师洪昇、洪深。明朝两朝重臣洪承畴,清末名女人赛金花的状元丈夫名外交家洪钧等。还有五十年代韩战暴发,指挥人民志愿军血战鸭绿江的洪学智上将。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远祖本为居住在中原,为了逃避战乱。大约在宋代南迁到广东境内的花县,他以农民出身,便以“神道设教”。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革命,历时14年,纵横18省,虽然功败垂成,亦可谓轰轰烈烈,气壮山河。
 
在广东有著名的拳击家洪熙官也是花县人。相传清兵纵火焚烧福建南少林寺后,洪熙官逃到广州,隐居大佛寺,一面传授少林武术,一面宣传反清复明。他所教授的拳法,讲究挢手刚劲,马步稳健,力势沉雄,因而风行一时,成为“洪拳”的一代宗师,在广东五大名拳中排行第一位。
 
宋代大学者洪皓,就以研究姓氏学驰名。他著有“姓氏指南”一书。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在宋高宗当政时,曾奉命出使金国。在金国被扣留十多年,金人授予官职,他像汉代的苏武一样,守节不屈,后来得到释放归返宋朝,他就把在金国的所见所闻,著成“松漠记闻”,成为研究西北史地重要著作。他的儿子洪迈著有“夷坚志”420卷,又有“容斋随笔”,一直写到“容斋五笔”,这些书都是中国笔记文学的重要著作,史料价值甚高。
 
清代江苏武进有位大学者洪亮吉,他著有“意言”一书,其中在“生计”与“平治”等篇中,首先提出了“人口增长快于生长增长”的言论点,因而提出开荒移民,节制人口等论点,比英国学者马尔萨斯所倡“人口论”更早。
 
在福建南安英都镇的洪氏家庙东轩大门,有对传统对联,“解元传胪鸿博第”,“将相公候郡马家”,据传作者是清代中博学鸿词的洪世泽。“解元”是洪承选明万历丁酉科省试,中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传胪”是洪启睿明万历任辰科会试第一名。高中会元,殿试二甲第一名进士是为“传胪”。“鸿博”是博学鸿词的简称。洪世泽于乾隆丁巳年以廪生出身被破格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殿试。钦定二等第二名,赐进士及第。所以称“解元传胪鸿博第”。“将相公侯”是洪承畴于明万历间中进士后,授三边总督,兵陪尚书,都察副都御史,蓟辽总督。事清后授秘书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招抚江南及经略湖广云贵五省总督军务。加封太子太保、太师、太传、光禄大夫,集“将相公侯”于一身。“郡马”是洪承畴孙洪奕沔,被清和硕亲王招为女婿,是为“额附”,汉话称“郡马”,所以称“将相公侯郡马家”。在英都镇还有明代浙江左布政,驱除倭寇保卫国防有功的洪启睿。明代云南布政使,安定西南边陲治滇有功的洪启胤,正如洪氏家庙里一对楹联所述“煌煌伟绩传千载,赫赫威名耀九州”。
 
艺术界方面。音乐家有洪潘,1905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英都镇,原国民党陆军少将,1935年国内央大学音乐系毕业,后赴奥地利维也纳音乐艺术学院深造,1941年毕业后,长期从事音乐教育,解放前曾任中央训练团特级讲师、陆军军乐团团长及指挥,福建省教育所音乐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
,现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江苏省第五、六届政协常委,主要集有“钢琴独奏曲”、“民主风光”、“光复歌曲集”。主要论著“谈军乐”,“谈旧社会军乐情况”等。
 
在戏曲家方面则有“长生殿”的洪昇,其书谈述唐明皇及杨贵妃恋爱故事,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人称“南洪北孔”。
 
洪深是江苏武进人,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曾导演王尔德的剧作“少奶奶的扇子”,又自编过“木兰从军”,他的著作甚多,有“中国易卜生”之称。
 
洪树林(1936-1993)福建南安码头人,195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1963年10月入南安商甲戏剧团,历任编剧,艺委会委员。副主任,团委,县文化局剧目工作室创作员及讲师,先后整理传统戏,创作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剧目20余个,其中“秦香莲”、“二度梅”、“八姐游春”、“汉宫魂”等历演不衰。新编历史剧“汉宫魂”现代剧“故乡月”分别获泉州市创作二三等奖,与人合作编古装戏“玉女冤”获省创作二等奖,他对剧团建设和接班人的培养也倾注心血,多有建树。
 
女强人方面:有太平天国洪秀全的胞妹洪宣娇,西王萧朝贵的王妃,太平天国女军的统领,文武兼备,艳绝一世。她曾率领娘子军,在湘粤交界外的金鸡岭,与清兵对抗,杀得清兵片甲不留,她还提倡妇女在政治上可以参加考参加考试,担任文武官史,在经济上,与男子同样享受分田的待遇。女军组织,集体参战,完全用军法部勒。

在进入廿一世纪的年代,在菲律宾也出现一个女强人,被喻为“菲律宾花木兰”的洪玉华。她是敢于为华人争取应有权力的女中豪杰,菲律宾华人社会公认的大人物,她挺身而出向执法当局挑战华裔反罪案斗争,把个人生死罝于度外。她上电视、电台仗义执言,道出许多华人的心声,曾受到绑匪、黑帮及同流合污的执法者烕胁,都不能动摇维护华人安危和权利的决心。


^返回上面^

SELANGOR ANG CLAN ASSOCIATION 雪蘭莪洪氏公會
Address 地址:No.1,Jalan Melati 1, Taman Melati,42600 Jenjarom Selangor Darul Ehsan

ONLINE
BANKING